Why do your kids hurt themselves?
撞頭、打自己 寶寶怎麼了?

文/王紹媛
諮詢/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蔡洪瑩

寶寶隨時隨地搖頭晃腦;坐在學步車上,腳掌還不斷的用力拍打地面;躺在娃娃床上,拼命地將後腦勺或前額往床沿、牆壁撞去;有的寶寶則是有事沒事,便猛打自己的頭、抓自己的頭髮或是咬手指頭;要不就是在床上不停的滾來滾去,直到身體或是頭部頂到床邊才肯停止……。 孩子的這些行為舉動,看在爸媽的眼裡,一顆心就像懸在半空中般,無時無刻不提心弔膽,到底寶寶為何會如此呢?是不是過動兒?是不是是有自閉的傾向?還是腦袋有問題?

常出現於六個月大以後
寶寶老是撞頭、一直跳、一直晃、一直打,常讓父母感到相當不安,深怕一個不小心會傷到孩子的腦筋,造成後遺症。 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蔡洪瑩表示,寶寶這些節奏性的動作,較常出現於六個月大以後,此時,因為小寶寶開始感受到規律性的節奏,也開始會隨著音樂的節拍搖搖擺擺,這種情形男孩子比較常見,這與男孩子的活動力較強有關。
搖晃或是吸吮手指、揉搓衣角等,主要發生在孩子感到疲倦、想睡或是遇到挫折時,為一種自我慰藉、自我安撫的動作,並沒有關係。而不斷的跳動也是孩子成長、學習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現象,是在滿足自己的韻律感、培養適當的節拍觀念,同時是粗動作發展的過渡時期,有助於他們日後學習走路,以及做高難度運動時,所需要的協調性及節奏感。除非孩子伴隨著有自傷性的動作,或是智能發展有遲滯的情況,否則均視為正常現象,家長無須過於擔心。

但是當寶寶有出現撞頭、打自己的行為時,是最讓父母傷腦筋的。其實大多數有此習慣的寶寶,都是在想睡但難以入睡的時候,開始有撞頭行為出現,直到把自己似乎撞昏了,才停下來睡覺;有的寶寶則是會不停的抓耳朵、吸手指、拉頭髮……等動作。當寶寶出現此動作時,家長不需要太過於驚慌,也不要責罵、約束孩子,要用關心與耐心來對待及看待他的行為。
一般這種習慣會隨著孩子逐漸長大而自行消失,此時,家長所能的就是留意寶寶的安全,並給予足夠的關愛,以免因為情緒困擾而讓情況惡化。
若是家長對於孩子這些怪異動作,還是無法釋懷,無時無刻不提心弔膽的,或是二、三歲以後此行為依然出現,甚至有自殘的現象,便應尋求小兒神經科及兒童心智科醫師的協助,有可能是自閉症或是智能發展出現問題。

了解背後原因
寶寶不斷的搖頭晃腦、碰撞、打自己,即使父母在旁苦口婆心地勸導或是發怒也沒有用,該如何是好呢?其實不妨以平常心來看待孩子的行為舉動,並耐心安撫孩子的情緒,讓他回到正軌。

以下幾個方法提供父母參考:
(一) 輕輕抱他
(二) 讓他打枕頭
(三) 加裝防護設備
(四) 掌握時機、及時引導
(五) 找尋背後真正原因
(六) 積極、正面的處理態度

(詳文請見10月號育兒生活雜誌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endy6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