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以上分享的是一個真實的事件,孩子們細膩的心,對於家長的一些小動作都會有不同的解讀,甚至成了無心之過,尤其從哥哥的對話中可以聽出,他對媽媽的愛有非常大的渴望,從原本獨生子轉變成哥哥的他,會覺得父母對他的愛被妹妹搶走了,大人和小孩若是沒有在這個變動中調整好,雙方都容易受挫。


除了人際互動上,物品方面的渴望也會有不平衡的心態,在教學現場也常常看到孩子們搶玩具的行為,有時候的原因只是因為別人的玩具「看起來」更好玩,當自己沒有的時候,就會跟同學搶。


一、認識自己的情緒,並勇敢的說出來
有嫉妒的心並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,表示孩子們開始在乎身邊周遭的事物,家長可以以協助者的角色,先陪伴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,引導孩子試著說出當下的感受,例如:身為兄姐的孩子,若因為嫉妒而出現欺負弟妹的行為時,您可以先安撫孩子的情緒,再和緩的問他這麼做的原因,並請務必同理孩子的感受。也請家長理解:有負面情緒並不表示孩子的EQ低,可能是因為當下需求沒有被滿足才會如此。

二、找出正向的問題解決方法
等到情緒認清、表達完後,最重要就是要「解決問題」。如果這次的嫉妒反應是孩子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情形,不知如何是好、無所適從時,大人除了可以用自己的經驗、想法引導外,還可以透過坊間一些情緒成長的故事繪本做引導,給寶貝正向的問題解決示範,告訴孩子正確的情緒發洩方式,之後遇到類似的情況便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問題解決的可能方法,例如:嫉妒沒和媽媽牽到手,可以讓哥哥和妹妹輪流,甚至可以帶著較年長的哥哥一起照顧妹妹;嫉妒沒有和父母獨處的時間,就特意的安排專屬時間;嫉妒沒有玩到好玩的玩具,就協商和別人一起玩或輪流玩。

曾經讀過一本蓋瑞˙巧門和羅斯˙甘伯兩位博士撰寫的《兒童愛之語》,非常推薦親愛的家長們閱讀,其中提到五種兒童愛的語言,都是家長可以和孩子互動或給予孩子被愛感覺的方式。

˙身體的接觸(例如:擁抱、親吻)
˙肯定的言詞(即具體正向行為的讚美與鼓勵)
˙精心的時刻(例如:特別節日的活動安排,或是每日用餐、睡前的談心)
˙接受禮物(即物質層面的滿足)
˙服務的行動(即在孩子最需要幫忙的時候出現協助)

三、給孩子滿滿的愛
每個人對愛的要求大不相同,找出能給寶貝最大回饋的愛之語,例如:孩子藉由每日的談心最能感受到父母的愛,就請家長給予孩子所需,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擁有父母滿滿的愛、有安全感,這不但能減少負向情緒和思維,也能讓孩子在滿滿的愛中成長茁壯。就請您從今天起多多給予孩子成長中所需的愛,陪伴他們一起面對生命中重要的課題。

 

《摘自巧連智月刊快樂版 2009年12月號》

引用http://www.benesse.com.tw/knowledge/knowledge.aspx?id=824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endy62 的頭像
    wendy62

    wendy媽咪&Baby的三人世界

    wendy6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