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相薄」中的圖片大小,好像有點出入,有需要的朋友們,請留言,wendy媽咪再e-mail給您們word檔,謝謝


wendy6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  張學岭醫師

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一塊寶。在苛護之餘,父母難免會擔心,這樣會不會把孩子寵壞了呢?看著一旁撒嬌。苦苦哀求的小臉盼望著大人的點頭時,身為父母的總免不了「天人交戰」一番。不答應,似乎會傷了小小的自尊;答應了,父母當初的原則又要擺哪呢?

「寵不寵」孩子,其實就是一種管教技巧,也就是大人如何表達管教的態度。管教其實不一定就是限制、或與處罰相同。管教其實只是替孩子建造一種生活情境,協助孩子養成受人喜愛、又正確的行為。

wendy6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當孩子開始學說話,你跟他的溝通就進入了另一個階段。跟孩子聊天,是引導他發展
的第一步,如果你是一個懂得跟孩子聊天的父母,那麼,你不但擁有開啟他心房的鑰
匙,也是跟他做朋友的開始。

wendy6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為了生活,幾乎每個人都是忙爸爸;但是常在家的爸爸,可不一定就是好爸爸,忙爸爸也不一定就沒有親子品質。想讓父子關係的質感更好嗎?試試黑幼龍的黑家獨門妙方
他總是出差,一兩週都不在家,後來他調到總公司,內勤工作讓他少了應酬,於是他開始了過往不曾做過的事~準時上下班,回家吃晚餐;有一天,女兒居然跑來推推他:「爸爸,你怎麼不趕快去出差!」

他的小孩居然希望他去出差!難道天天回家吃晚餐,還不夠嗎?

wendy6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  張學岭醫師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  忙碌了一天後,父母總想在睡前有段親密的甜蜜時間,無奈孩子總是東拖西扯,非得耗到三更半夜才上床。想到第二天又得帶著睡眼惺忪的雙眼匆匆趕車,每個父母親都是火冒三丈,氣急敗壞。

      孩子不肯準時就寢的原因很多。也許他怕一個人去睡,怕黑,怕錯過電視節目,或怕離開父母。但孩子都應該有一個明確的就寢時刻,一方面是睡眠中身體會分泌較多的生長激素,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;一方面是孩子就寢後,父母才有自己的時間,可適時調整一下一日的緊張心情。

wendy6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打孩子小手的做法太有誘惑力了!許多父母都不用想就會這麼做,但是請考慮一下這麼做所帶來的後果。蒙特梭利是打孩子手心的早期反對者之一,她認為孩子的小手是用來進行探索的工具,是孩子天賦的好奇心的延伸。打孩子的小手實際上是向孩子傳遞了強烈的負面信息。我們採訪過的所有敏感父母都贊成對孩子小手嚴禁進行體罰的,研究也支持了這個觀點。心理學家們研究了一群16個孩子,他們都是14個月大,與各自的媽媽一起玩耍。當其中的一組孩子試圖用手去抓一個不允許的東西時,他們會被打一下手;而另一些孩子則不會受到體罰。在7個月之後對這些孩子進行的跟蹤研究中,心理學家們發現,受到體罰的孩子探索周圍環境的技巧比較低。比體罰更好的做法是將孩子和不允許碰的東西隔離開來,或者對孩子的探索過程進行監督指導,並且防止孩子的小手受到傷害!!

對小手進行指導
      孩子探索中的小手總是在搜尋著可以抓在手裡的東西,因此有必要給這個年幼的探索者一些東西相關的語言聯想,幫助他挑選哪些東西是可以用手碰的。對於安全的東西,你可以說:可去碰;而對於嚴禁觸摸的東西,可以說:不能碰;對於臉和動物,可以說:輕輕碰。為了調教任性的,見東西就抓的小傢伙,你可以試一試鼓勵他"用一個手指去碰一碰試試看"。如果孩子想碰的東西你認為完全應該去碰,你可以聯想到另外一些詞,比如"使勁去碰","值得去碰"。

wendy6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資產並非財產或是學歷,而是擁有不被他人孤立的人際關係技巧。而且在被合理化的人際關係中,是無法培養出這項技巧的。唯有透過曠日費時、若無其事的日常對話,以及在雙向溝通的環境中才能培養出來。
    要讓孩子具備與他人溝通的能力,就可以讓孩子變得比較有彈性,比較能夠應付人際關係所衍生出來的問題或壓力。而孩子藉由不斷與他人互動的過程中,可以把自己「對象化」,進而看清楚自己的「輪廓」。這跟事情的是非善惡完全沒有任何關係。只是通過對方的反應,發覺自己「此時此刻」的確是被視為同伴,由此獲得喜悅。培養孩子克服壓力的訣竅就在於此。

一、傾聽孩子的心聲

wendy6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主要目的在於告訴爸爸媽媽,怎樣辨別自己好動、調皮又不專心的孩子,是否真的是個「過動兒」,患有「注意力缺失症(ADD)」。尤其,最重要的是──如何幫助你的孩子正常發展!(本報內容摘錄自《你的孩子真的是過動兒嗎?》、奧林出版,連載為期3個月)


父母幫助過動兒的10項訓練,內容有:

wendy6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資料來源/育兒生活雜誌

台灣社會高度都市化的結果,剝奪小朋友「玩」的空間及機會,進而使不少小孩都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困擾。所幸,要增進寶寶的感覺統合能力並不難,只要花點時間,陪寶寶玩點小遊戲,很容易就可以達到目的,而且邊玩,還可以邊促進親子關係喔!

您的寶寶很「龜毛」,不喜歡別人碰觸?還是個性孤僻,很難交到朋友?抑或是平衡感很差,經常跌倒?那麼您得提高警覺,趕緊動手開發寶寶的感覺統合能力,否則待寶寶長大後,想後悔,可來不及囉!

wendy6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在孩子的成長歷程中,如果能站在他們角度來瞭解事情,將勝於只給予物質的滿足。女兒在美國唸幼稚園時,曾由學校帶回1張給爸爸媽媽的備忘錄,讀後深感其中有許多重點正是自已需要被提醒的。這些全非金科玉律卻能使為人父母者重審視自已的角色。摘記於下,或許也能做為您的參考:

01.別溺愛我。我很清楚的知道,不應該得到每一樣我所要求的東西,我只是在試探你。

02.別害怕對我保持公正的態度,它反倒讓我有安全感。

wendy6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